2008年5月31日 星期六

現代性v.s.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(0512)

同學們, 你們知道現代性真正的起源和內涵嗎?
本週老師的課程內容可以讓我們追本溯源地瞭解"現代性", 探究構成現代性的DNA. 唯有深刻地瞭解現代性精神的本質,才能真正知道現代性的正、反兩面。否則如何能夠體會傅柯所說的”Iron Cage”真正的涵意?


現代性的本質,就是要有瞭解客觀世界的欲望和企圖,這是現代性最大的特質。走過現代性的過程,才能跨入後現代。然而要走到後現代的階段,必須先要擺脫蒙昧及人沒有主體性的時代,要擺脫上帝及風水,否則就會如同在中世紀或者像是中國明清朝時期的狀況。今天的主題將從這個與資本主義體制談起。
何謂資本主義?資本家很會賺錢的能力就如學者很會做研究一樣,無論是資本家或是學者還是其他類似的角色,他們都有一個共通性,即管理自己的事都具有嚴謹的邏輯思考,及有效率的事物處理。這種特質在每種行業或身份都一樣,這是一種做事情的方法、一種價值觀和一種態度。這種價值觀和態度的由來是我們今天要談的課題,也希望同學能將其內化成為自己價值觀的一部份,甚至以此做為衡量自己是否已跨過現代性的一個標準。
在矢內原忠雄的《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》一書中論及,日本人將資本主義帶入台灣,並且開發台灣,而所產生的種種現象。無論在思想上或是學術上,人類為何要發展成資本主義?為何人要成為資本家,賺這麼多錢?原因從何而來?所謂資本家就是對賺錢永遠不會滿足,不會因為有了足夠的錢而停止賺錢,如王永慶,他雖萬貫家財,卻從不停止賺錢,這就是真正資本家的精神。但為何資本主義不會在中國社會發生?根據我以前的研究來看,傳統的中國商人一但賺足了錢,他就滿足了,也不再辛苦努力的工作,而且開始改行。所謂改行,可能就是去唸書考功名,即使他自己不去唸書,也會讓下一代去唸,這就是轉業。因為一旦考上,便會轉入官場,不再從事之前努力累積的事業,企業因此而崩潰。所以中國人常常富不過三代。
這是一部分的理由,因為「不延續」就不是資本家的精神。換句話說,資本家的「天職」就是賺錢,而「天職」英文為「calling」。17世紀新英格蘭移民到美國時,他們用「calling」來表示工作或職業之意,而不是我們現在使用的“job”或“occupation”。因為他們認為工作為上帝的召喚,是祂給的職務,這是一份天職。既然是上帝所指定,就是一份無法迴避的工作;既是天職,就必須全心投入。有人問為何中國社會不進步或是中國為何沒有工業革命?為何西方有那麼多的科學家和學問家?差別就在對自己工作的看法和認知!
中國人認為工作賺錢只為滿足生活所需,但這不是天職。在這種觀念下,永遠無法進入資本主義的體系及現代社會和體制裡。所以我們說傳統中國無法出現偉大的資本家和科學家,因為我們對職業與工作的看法與西方不同。回頭來看,如果西方沒有上述「天職」的觀念,資本主義和現代社會是無法建立起來的。
資本主義的源頭不是從馬克思的理論開始,而是要從宗教來看。韋伯(Max Weber)認為資本主義的起源乃來自於對上帝無條件的信仰,若非有對上帝的信仰及天職的觀念,企業家的精神、資本主義的體制及科學啟蒙的成果均無法建立。為何是上帝?在西方人心中,生命的目標及人生的意義均在上帝手裡,唯有上帝才能管理大家,令人信服。人唯有在這種虔誠的信仰中,超體的外力下,控制和逼迫自己全心全力地投入,揭盡地發揮所能,義無反顧的在工作上往前衝。這種動力的來源未曾出現在中國人的社會中,賺錢的目的只為世俗的榮耀及光宗耀祖。
韋伯在《新教論理與資本主義精神》一書中提到,藉由對上帝的信仰,人們做任何事情時,都認為是上帝的召喚及安排。這令他們感到安心,甘心接受安排,樂意去做,並會努力去完成。也唯有如此他們才有得救的希望。在這種信仰中,人們時時刻刻都會自我警惕,唯恐上帝不滿意自己的表現。所以傅科才會提出自我監視及自己規訓的看法。而這種歡念就是從清教徒的思想而來。
因為不滿天主教的官僚、體制化和虛假所發生的宗教改革運動,而新教倫理便是來自於宗教改革的一種新思想。他們認為應回到上帝的真實信仰,上帝面前是不分種族和階級的,強調上帝之前人人平等。人是否能因努力得救,這是不得而知的,但如果不努力,卻是一定無法得救。就是因為人們不知道自己要多麼努力才能獲得上帝的救贖,所以人的一生都是在戰戰競競的狀態,認為自己如果不努力就連一點得救的機會都沒有。這是一種很強的驅迫力量。
以台灣為例,以前荷蘭東印度公司到台南安平來建立商館,荷蘭人遠從歐洲來此,每天認真的做生意賺錢,認真地工作,也認真的做記錄,完成了資料詳盡的「熱蘭遮城日誌」。而西班牙人在台灣只留下了少量的記錄,比較起來,就不難發現新教徒和天主教徒做事情的方式有其大相逕庭之處。這也能理解為何後來崛起的荷蘭人能夠打敗西班牙人,並取而代之。這代表著資本主義的啟蒙、現代社會的進步、代表著中世紀的結束。
航海探險有著許多的風險,若非藉著對上帝的信仰和寄託,怎麼有勇氣去面對這諸多未可知的危險。無論是對學業的追求、對事業的推動、對地理的探險及傳教的推展,甚至可能失去生命,如果沒有這樣的動力,都是很難做得到的。而中國人遠渡重洋到海外發展,並不是因為宗教的因素,而是為了其子孫或其他原因,所以他們並不會去從事冒險和具實驗性的工作。從這點看,中西方人的確有很大的不同。
台灣不同於中國社會,因為我們有學習到資本主義的精神,但這精神不在信仰上,而是清教徒做事的方式和嚴謹的紀律。我們有資本主義和工作倫理,也有職業的精神,但這是經過長時間從制度上和周邊社會內化而來,所以我們內化的是早期清教徒思想,是沒有上帝信仰的清教徒。
資本主義的起源是先有新教倫理,才能逼出資本主義的體制。所以資本主義的精神是結果,新教倫理是它的原因。等到資本主義啟動後,可以說不再需要新教倫理,,而西方的資本家仍一直致力於賺錢。這就像火箭一旦推出後,便有動力自己往前運行了。可是對清教徒而言,賺錢不是為了享受,而是要實踐上帝的意志。他們不能隨意去花費錢財,因為上帝是不容許人在世間享樂,應該要像奴隸一般繼續工作賺錢,即使賺了錢,也要供奉給上帝。這就是企業家的精神,因此企業的版圖不會因為賺足了錢而停止。反之,他就不是企業家或資本主義了。
我們可以說現代性是來自清教徒的思想,來自要擺脫中世紀傳統的束縛。所以現代性不是物質的現代化,例如日本統治台灣時所做的一切現代化設施,這些都是結果,但我們要探討的是,為何這些事會發生?是如何發生?上述所談到發生的過程,其實都是由倫理的、抽象的精神和價值觀在後面推動。如果沒有這種精神和價值觀,是無法展現後來的物質成果。
如果將現代性拋開新教倫理的部分,它是理性的、有效率的和邏輯思考的。因此,人在日常生活裡變成一個有規律而且完全能自我掌握,進而成為善於管理的人,如家庭的管理、公司的管理,以及處理自我工作範圍內的事。最後進而治理國家,管理企業…等,管理所有現代生活所必要之事。但是如果沒有這種清教徒的思想和精神,紀律容易喪失,往往就會有大大小小差錯和失誤的發生。
現代性有其精神的一面和非精神的一面。非精神的部分像是體制的建立,包括各種組織、管理制度…等,有了這些,才能產生物質的東西。在具體的事務上,如都市的規劃與建設,交通、產業等建設,都是一樣。因此我們談現代化時,就是要瞭解這核心的價值,否則只知道表面的物質關係,是很難建立真正現代性的概念。
回到當代社會,有人反對直接去談後現代的問題,原因就在我們仍尚未跨過現代的過程。現代若只是因外力的推化而達到表面的物質現代化,而非是內化的程度,是不能稱為達到現代社會。無論在世界觀、知識啟蒙、職業倫理、有效管理,甚至是守法的觀念上都尚未達到現代性的程度,如何去論後現代?
唯有深刻地瞭解現代性精神的本質,才能真正知道現代性正、反兩面的部分。現代性所造成的問題,例如緊繃的氛圍和自我壓抑的力量,這是屬於負面的部分。如果沒有進入這樣的境界,如何能夠體會傅柯所說的”Iron Cage”真正的涵意?

0 意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