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3月23日 星期日

差異與共同體(0317)

今天延續上兩週關於文化與社會的內容。如同老師之前提過的,文化就是一種差異,全世界不同民族對某些事情的看法、分類不同,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是相同的,那就是自然的;如果不是,那就是文化的,因此差異可說是文化的本質,而社會指的就是共同體。今天老師就把這兩個概念並置來看。差異的英文和共同體的英文大致包括以下幾種概念:

差異:Difference, Individuals, Groups, Family, Nation, State

共同體:Universal, Common, Community, Communism, Communality, Communitarianism

從這裡面我們可以看到,家庭、國家、民族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是一個共同體,可是這個共同體主要的目的在於「差異化」。當我們在組成一個社區共同體的時候,其實是在壓抑個體的差異,而去強調共同的部分。所以「差異」和「共同」這兩者是流動性的,會隨著情境、層次的不同而強調不同。從日常生活來看,每個人在穿著上就在呈現自己的喜好、定位自己的風格,要讓自己跟別人不同。跟別人不同就是「身份」(identity),也就是說一個人的輪廓、個性、面貌可以很清楚地被辨識(distinguish)出來。

從前面的課堂上一路說明下來,其實是要建立一個觀念。我們以前可能都會覺得這個世界有一個本質性的存在,是人的認識、人的理解、人的文化所依賴的一個獨立的東西。而這門課從一開始就要顛覆這種觀念,真正的核心其實是我們自己的想法、想像、認知與分類。一個人的存在其實不是建立在生理、肉體上,而是心理的、認知的,後者超過了前者的重要性。因此到了現代社會,一個人如何去建構自己的身份、建構自己的個性,就變得很重要。

回到與文化、社會有關的課題上,這種身份、認同的差異其實是在個體之上的,而個體之上的諸如家庭、社區、城市、國家等,我們會有很多種不同的認同。在認同一個國家、一個民族時,是透過歷史和文化把一群人圈在一起,成為一個共同體。但不能忘記的是,在塑造共同體的同時,也是在進行排除。傳統的、現代性的思想比較積極的看到正面的東西,會以一個正面的東西為主不斷地推動它,而忽略反面的、被壓抑的東西,後現代的思想就是要顛覆這樣的狀況。

老師也從西方人與中國人思想上的分歧,來說明兩者對「公」這個概念的差異。比如說亞理斯多德在《政治學》中,一開頭就打破孔子的說法,指出家庭(household)只是工具性的存在,除了養育子女、提供經濟基礎之外,家庭不是讓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安排方式,城邦才是理想的安排方式。可是在傳統中國裡面,則認為家庭才是幸福的基礎,並產生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這樣的推論,把政治生活的源頭推到家庭。由於中國人已經把血緣、家庭放在整個認知的基礎上,如此便無法進行民主的生活、社區的生活。因此受到傳統中國思想影響的台灣,要達到像西方一樣的公民社會與公民意識並不容易。

老師也提到「差異的共同體」這樣一個概念,而這本身就是是矛盾的。共同體意涵著排除差異,但在這個概念中是要容忍差異、鼓勵差異,而又能夠共同生活在一起,所以這是一個後現代的問題。例如社區營造的前提就是要社區發展自己的個性、獨特性,最好每個社區都要不一樣,這是一種後現代的思想。但這對於公務人員可能是一個困擾,因為現代的官僚體制本身就是一種現代性,如果不能跳脫現代性制式化、同一性的思維,就無法面對多元性、多樣化的狀況。

接下來老師更詳細地說明共同體這個概念,嚴格地說,共同體是一個「cooperation」的觀念,當一個城市要變成一個共同體的時候,就是in-cooperated(共同體化),也就是「法人」(legal person)。而共同體可以含括到一個國家這麼大的程度,這其中需要透過一套民主制度,去選出一個共同的代表人。從西方的城市、小鎮在發展的過程中可以看到,由於人口越來越多、共同生活越來越複雜,他們發現需要一個議會、市長、警察局、消防局等,隨之逐漸地共同體化。到了某一個階段的時候,他們必須在法律上共同體化,因為有法人才能擁有財產、才能實行權利義務關係。而形塑共同體的基礎就需要依賴許多的歷史、文化、文學等內容,但是從希臘雅典時期的城邦來看就知道這很不容易,因為這些城邦都很小,而彼此之間的爭鬥不斷,例如雅典與斯巴達,要尋找他們之間共同的東西非常困難,就只能依賴想像去建構出民族的歷史、地方的歷史傳統等等。因此許多文學家、藝術家、文化人全部都被捲在裡面,也為政治家所運用。從國家形成的這一個過程來看,就與老師之前提到的文化的想像銜接起來;我們可以發現國家的建立基本上與歷史無關,而是由當地的人決定怎麼走。台灣其實就在經歷這樣一個過程,如果有這樣的思維的話就會有不同的觀察,也可以知道「身份」和「文化」之間的關係,也就是說文化對於我們的身份認同非常重要。

最後老師呼應開頭所說的,其實在建立共同體的同時就是在排除差異,這可能是階級的排除、敵我的排除、或文化的排除。所以共同體的思想看起來雖然是一個人類發展的方向,但它也是造成人類歷史浩劫的一個重要部分。因為共同體對差異的排除可能會變成對差異的壓榨、剝削、消滅,例如納粹對猶太人的排除,這是一種來自於種族的美學思想,也就是純淨化,這與德國民族主義的起源有關。因此法西斯可說是一種美學思想的產物,希特勒甚至說過他很高興盟軍將德國的城市炸毀,因為如此才能重新建立一個美麗的城市,因此美學思想走到極端的時候是具有毀滅性的。


0 意見: